全国100个精选展览(含艺术、文化、历史等)!
发布时间:
2023-07-02 17:10:34 点击次数:
2023-07-02 17:10:34 次
北 京
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
故宫博物院
这是今年故宫推出的又一大型展览,展览共展出文物108件(套),其中来自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下属各单位及萨迦寺管委会的文物13件(套),故宫博物院文物95件(套)。其中,展出宋人摹阎立本 《步辇图》等重量级文物。
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
故宫博物院
这是国内目前最大规模犍陀罗展,选取来自巴基斯坦和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共203件(套)。其中,巴方文物173件(套),这些文物多为考古发掘出土,时代自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不等。除了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早期佛菩萨造像、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故宫博物院文物30件(套),大多从古代犍陀罗地区通过高原丝绸之路上斯瓦特、喀什米尔等艺术中心进入中国西藏西部。这些文物对古格王国的金铜造像风格与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展现出中国与巴基斯坦文化艺术交流的悠久历史佛塔建筑构件等犍陀罗石雕艺术之外,还有金银器物和首饰。
03
心影传神——乌菲齐美术馆藏大师自画像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本次展览从乌菲齐美术馆馆藏中精选了文艺复兴至当代的50幅画作,包括拉斐尔、提香、贝尼尼、鲁本斯、委拉斯凯兹、伦勃朗、安格尔、莫兰迪、夏加尔、草间弥生、蔡国强等50位艺术大师的自画像,向中国观众展现艺术史上众星璀璨的光辉,不仅使观众得以瞥见艺术家自身容貌形象的再现、精神世界的表达,也使观众得以探寻画家所处时代与社会文化的珍贵线索, 揭示有关“自我”与“现实”的永恒主题。
04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本次展览以中医药文化为主线,精心遂选500余件(套)文物藏品,类型涵盖玉石、陶瓷、骨器、金银器、古籍、书画、革命文物等,辅以200余件(套)药材实物,按照"文明之钥”摄生之道”灵兰秘典”器药英”传承创新"五个单元,从发展历程、防治观念、医学典籍、中医药材、诊疗器具、未来展望、国际合作等不同角度出发,辅以多人数字影像和互动项目,力求充分展现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理念的中医药文化体系,深刻反映中医药自主知识体系的形成、演进和对世界的杰出贡献。
大匠之手泽 年代之磋磨——中国传统建筑模型制作技艺展
恭王府博物馆
本次展览是对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相关学术成果梳理的视觉呈现。其中,对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传统建筑模型精品以及相关文献、图像资料进行静态展览,以多媒体和现场传统建筑模型制作技艺呈现作为动态展示,以沉浸式话剧“穿越”表演作为活态展演,形式多样,引人入胜。
曾获良驹——馆藏溥心畬画稿研究展(第二回)
恭王府博物馆
展览展出近30件馆藏溥心畬马题材画稿和作品,并配合展出部分馆藏现当代爱新觉罗氏创作的马题材美术作品。除了画稿所体现的溥心畬反复推敲、勤奋实践的匠心,还着重就溥心畬爱马、爱画马、善画马的艺术造诣以及他以马喻己、以马喻志、以马自省过程中所体现的艺术个性,以及爱新觉罗氏对马题材绘画的偏好等问题进行讨论。
辉煌中轴
首都博物馆
展览共分了壮美中轴、文化中轴、永恒中轴三个部分,对中轴线的壮美秩序、思想源流、历史发展、公众化进程和保护工作进行了系统的精彩阐释。
画中三千界——首都博物馆馆藏明清道释人物画像展
首都博物馆
本次展览甄选馆藏明、清两代道释人物画像精品百余件,以实物展出和数字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为观众呈现了皇家敕造、民间捐制、文人情怀等多种风格与类型的宗教美术作品,让观众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领略古人高超的绘画技艺及美好的精神寄托。
09
一模·一样——吉林省博物院藏糕饼模具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展览通过材质与工艺、种类与造型、纹饰与图案、功能与用途四个部分,109件文物进行展示。让大家在了解中国糕饼模具的历史、文化,了解人类发展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从原始穴居到氏族社会,从口腹之需到饮食文化变迁的同时,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领悟优秀中华饮食文化元素的博大精深。
10
展览时间:2023年3月6日起
展览地址:中国园林博物馆(一号主题展厅)
本次展览由园博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北京博物馆学会共同主办,展出展品114件(套),其中文物展品52件(套),选取别具地域特色的33个民族的传统女性服饰。
11

展览时间:正在展出
展览地址:中国园林博物馆(三号主题展厅)
本次展览通过矿化石标本、科考仪器设施、科考照片、科普书籍、高原动物标本等200余件(套)展品,从“认识”、“科考”、“保护”三个部分系统展示青藏高原的地质演化、生态环境、科学考察和保护发展,是世界首次对青藏高原及青藏高原科考进行全面系统展示。
一树花开·中国树木文化展
北京自然博物馆
本次展览通过“识木”“用木”“崇木”“惜木”四个方面,结合110余件精美展品,从多角度向观众宣传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树木文化。
致敬1953:馆藏“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作品选粹
展览地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2-13号展厅)展览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的1000余件套“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作品中选出170余件套,包含陶瓷、漆器、织绣印染、金属工艺、编织、雕塑、年画、玩具等门类。加之展览说明书、明信片、纪念章及张光宇的设计图、图书文献和研究图表等,共计约200件套展品。
本次展览试图透过李斛先生的150余件绘画作品,包含水墨、设色、油画、素描和速写等,展现在时代洪流的大背景下,个人的努力与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是如何展开的。
展览展出130余件品类繁多的明代珍贵文物:既有日常生活实用之物也有把玩鉴赏的艺术之作,既有内廷制作的皇家器具,也有来自民间的手工艺品,其中最重磅展品为十三陵“镇馆之宝”金翼善冠。
同心护珍宝聚力续华章——“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成果展
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成果展精选35种39件修复完善的珍贵古籍予以展出,展品包括《永乐大典》“湖”字册、样式雷图档、舆图和金石拓本等。
Case Lab元世界——福尔摩斯大型沉浸式主题展
福尔摩斯大型沉浸式主题展复原了福尔摩斯的部分故事场景,再现了12个经典案件,并设置了12个互动展项,致力于带给观众更加真实的探案体验。
18
天下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
天津博物馆
展览以唐代都城文化为主题,精选陕西省多家博物馆和天津博物馆珍藏的140余件(组)唐代代表性文物,从饮食文化、日常起居、服饰装扮、休闲娱乐、宗教信仰、丝绸之路等多个视角再现唐代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化,期望这些历经千年沧桑的艺术珍品能够成为观众了解唐代长安的契机。
19
鲁迅的艺术世界——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文物展
天津博物馆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用一个独特的角度,将鲁迅不为人知的作为美术家、版画倡导者和金石拓片收藏者的一面展现给公众。展览共展出文物120套,其中一级品29套,包括鲁迅收藏的珂勒惠支版画、鲁迅与许广平、胡适等人的信件原件等,均为难得一见的重要史料珍品。
20
声动千年——中国古代音乐文物特展
天津博物馆
本次特展荟萃天津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所藏珍贵古代音乐文物及相关展品近200件,其中由天津博物馆提供展出文物中超九成为首次展出。本次特展以时间为序,描绘出中国古代音乐几千年来起承转合的辉煌图景,追溯声动千年的音乐世界,使观众近距离感受其千古不泯的魅力与中华文明源源不竭的生命力。
21
镜·相——中国古代铜镜展
河北博物院
展览以河北博物院藏铜镜为依托,汇聚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扬州博物馆等7家文博单位铜镜精品,采用图片80余张、原创视频4段、古诗词30余首、文献80余条、典故40余个,阐释古人如何照容、铜镜起源与制作、铜镜里的世俗人情以及铜镜里的宗教观念等故事。
文明“叙”语——古叙利亚文明特展
山西博物院
展览汇聚了195件(组)叙利亚精品文物,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曙光:石器时代”,该单元从“远古印迹”和“文明萌芽”两方面为我们全方位呈现石器时代叙利亚丰富的人类文化遗址和遗物;第二单元“变革:青铜时代”,距今5100年左右,随着城邦国家的崛起,冶金术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人们生活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日益丰富;第三单元“碰撞:铁器时代”,公元前一千年左右,东西方文明在此碰撞、交流、融合;第四单元“融合:希腊、罗马和伊斯兰时代”,自公元前333年始,古叙利亚相继被马其顿、罗马征服,进入希腊化时期。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宗教、建筑、艺术、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多元融合,彰显了古叙利亚与世界其他文明的相互影响。公元7世纪,古叙利亚被阿拉伯征服,持续千年的希腊罗马时代结束,迈入伊斯兰文明。玉见良渚——良渚文化专题展
山西博物院
展览通过精美文物,穿越时空,追寻良渚文明的足迹,感受良渚玉礼器成就,一窥中华古玉文化在山西地区的绵延。
24
寻根——王纯杰书法艺术展
山西博物院
此次展出的百余件书法及篆刻作品,题材丰富,书体多样,系统呈现了王纯杰先生的艺术成就,更使大家感受到先生的笔墨春秋、艺术人生和家国情怀。
彩云之滇——古滇国青铜文化展
山西博物院
本次展览通过近150件滇国珍贵文物,引领大家穿越历史长河,一起探寻神秘的古滇国青铜文化,共同感悟多元一体、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绣罗童裳——馆藏近代童衣装饰纹样展
山西考古博物馆
本次展览希望通过展示童服上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为大众呈现一个风格独特的艺术空间,同时也让我们窥见中国式浪漫的魅力所在,纹样通过象征、双关、隐喻等方式,将吉祥纳入衣中,既凝结了美好祝愿,又蕴含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辽 宁
27
何处寻琉璃:海城黄瓦窑荣达的历史与文物
辽宁省博物馆
展览以“何处寻琉璃”为主题,系统地展示了黄瓦窑的历史发展、文脉传承和工艺技巧,再现了海城黄瓦窑从民间走入宫廷进而走向辉煌的历程。
28
永恒的雷锋
辽宁省博物馆
展览以笔墨书写榜样,以书法传承雷锋精神,结合雷锋精神内涵和雷锋生平事迹,划分了“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是时代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三个单元。
展览从“彩釉官造 名窑遗风”“翰墨云烟 方家临写”“精工巧雕 美玉新琢”“熔铸彝尊 吉金更新”四个单元,诠释瓷器、书画、玉器、金属器等院藏清宫仿古文物和其所承载的古风古韵与前人智慧。
展览展出了103件/套时代跨越西汉至近代各个阶段的枕类文物,颇具时代意义和代表性。广州与沈阳两地相距2700余公里,此次展览想必将为这座历史古城带来一次枕的盛宴,带领观众走进枕的千年岁月,领略枕的无限魅力。

本次展出的68件组金器、玉器与珐琅器、漆器、玻璃器等,一方面突出地映射出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技艺,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另一方面也可窥见清宫廷的奢侈生活。

展览遴选长沙市博物馆藏长沙窑瓷器精品189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38件、三级文物132件,通过造型、色釉、装饰、雕塑、外销五个单元,向观众全面解读长沙窑。
本展览向观众集中展示马守真、文俶、柳如是、陈书等20位女性画家的绘画作品,围绕女性社会生活中息息相关的文物,以及冷枚、费丹旭、改琦等画家的女性题材绘画,辅以相关史料,通过“妙笔丹青”“玉台清赏”“画中粉黛”三个单元,呈现明清两代女性的才华与情感,反映时代背景下她们的心灵印记。
此次展览以吴昌硕为重心,展出吉林省博物院藏写意画精品力作40件,汇集其师长、友人、弟子等诸位名家,其中有:任伯年、齐白石、王一亭、赵云壑、陈师曾、陈半丁、王梦白、王个簃、潘天寿,再现了吴昌硕大气磅礴的艺术造诣与浑厚雄强的写意之风,也体现出他们之间的交集与往来。本次展览精选成多禄、徐世昌等书画63套,以二人之间的“君子之交”为主线,辅以诗文唱和文献,赓续吉林文脉,谱写时代篇章。为积极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回应社会各界的关切,上海博物馆特精选宋元时期66部写本、刻本、拓本展出,以飨观众。
37
百川汇海——江浙沪皖海派绘画名家精品联展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海派绘画是在近代上海开放、包容、多元的城市环境以及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艺术流派。展览分为“何以海派”“何为海派”两大板块,展出文物文献95件(组),其中首展作品数量达64件(组),讲述海派绘画形成的历史背景、海派绘画的本质与特征。
38
寻巴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系列展 贰
中国航海博物馆
展览从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出发,共分为“峡江探源”“沙场遗兵”“南土礼乐”“事利四民”“归宗华夏”五个部分。共展出展品132件/套,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中的战国青铜“錞于王”和鸟形尊也在其中。展览选取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的150件精品,包括艺术家设计稿、壁纸和纺织品,以及家具、陶瓷、金属制品和珠宝等,通过三个部分即“美的灵感”“美的制造”“美的呈现”,探索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年)带领下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艺术思潮及其对当时人们生活及后世的深远影响。
40
心摹手追——南京博物院藏明清临书展
南京博物院
本次展览即以董其昌为上限,从南京博物院藏古代书画中遴选出一批晚明至清末的临书佳作,分明末清初、清代中期和清代晚期三个时间段予以展示,以使观者直观地了解明清两代的临书现象,以期对当下的书法临摹与创作有所裨益。
41
家•国——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展
南京博物院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1日-2023年10月23日展览地点:南京博物院(艺术馆负F1 | 庭院东展厅)本次展览围绕“家”、“国”两个主题精选南京博物院藏文物六十余件展出。
展览通过一件件元大都出土的文物,让我们得以窥见元大都当年的些许风貌,仿佛也能看到琼华岛上的广寒殿,听见桨棹搅动运河水的声音,文人雅客在此攀谈……
本次展览展出苏博馆藏古籍、碑拓之菁华,以见先人在写经供养、雕版印刷、金石传拓中的智慧与虔诚。
《风月共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日本文物展》苏州博物馆(负一层特展厅)展期至5月21日。

展览中展示的敦煌壁画,涉及故事画、经变画、尊像画、供养人像、装饰图案等各种类型,涵盖复原临摹、现状临摹、整理临摹等不同技法。画中的每一根线条,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敦煌守护者的青春,他们通过手中的纸和笔与古人对话,探索敦煌艺术之美,让人近距离领略佛祖千年的慈目和飞天动人的身姿。
本展是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乔麦的个人展览,以姑苏24节气的美景、美食为主体,运用饾板水印、拱花、印金等桃花坞木版年画传统技艺,生动诠释江南生活美学,让大众可以零距离地接触优秀传统艺术。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5日-2024年2月25日展览用 177 件精美的文物从童年游戏、体育运动、音乐绘画、军事装备、陵墓装饰等多方面展示了希腊人的竞争精神。展览时间:2022年12月31日-2024年1月7日展览以浙江出土的恐龙化石为主题,精心挑选展出生活在白垩纪中晚期浙江地区的中国东阳龙、丽水浙江龙、中国缙云甲龙、天台越龙、天台镰刀龙类等恐龙的骨架复原模型、微缩复原模型、标本翻制模型,以及浙江产恐龙蛋化石、恐龙足迹标本翻制模型等共17件展品。
展览遴选六十多件彦涵创作的精品。这些版画反映了自三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命运变迁,包含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让观众从历史之中感受到彦涵作为艺术家的理想、信念和人格。
49
江河辉映——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展
无锡博物院
本展览本次展览云集了110件/套北方中原地区和南方江淮流域出土的重要文物,所展文物以考古出土器物为主,旨在阐释长江和黄河文明的融合,最终汇聚中原的壮丽诗篇,可谓“铲释”江河文明,鼎立天地之中!
50
51
天堂里——工艺的苏州和杭州
吴文化博物馆
展览的第一单元“古时”,侧重于展出巧夺天工的文物,以金银器、玉器、瓷器、竹木器、丝织物为主,共展出相关代表性文物60余件套。第二单元“今日”,更侧重于展示薪火相传的40项苏杭工艺,共计展出140余件当代非遗工艺品。不同于以往的展览,《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中,选择了当时人记当时事的视角,通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阐释使用文物的生活场景,描述文物的质地,还原苏杭两地旧时之景,更有丰富细节的工艺拆解带观众走入工艺的天堂。
52
童画国宝——2023年度青少年原创艺术展
扬州博物馆
值此“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扬州博物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联合扬州三霞蓓蕾书画学校,通过近百件(套)青少年原创艺术作品,“书”写国宝传奇,“画”说国宝故事,多维度展现百变国宝。
53
三月花·一世念——清代江南女性的生活与艺术展
扬州博物馆
展览精选湖州博物馆藏文物精品百余件(组),以清代为时间轴、江南作空间场,分画中美人、镜里容颜、闺阁日常、闲情雅趣四个单元展开,涉及女性和女性作者的书画、首饰、服饰、红妆、以及用于闺阁清供等,以传统文人视角,展现清代江南女性的日常生活及其独有的艺术美感。
本次展览为2023年“国丝汉服节•佳节有时”配套展览,通过“天国幻境”“兼容并蓄”“自然百景”“吉祥人间”四个部分,展示主要由国丝收藏的近40件战国至清代织绣服饰,呈现数千年来中国古代汉族服饰吉祥图案艺术风格的发展变迁。本次展览是国丝积极响应浙江省委关于“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项目实施,从极具风雅的宋词意境中汲取创作元素,邀请国内著名的当代工艺美术大师、时装设计师等创作系列艺术作品,阐释宋韵美学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表达,为观者打造一场以四季节令为线索的当代雅致生活。本次展览以距今五千年前后为重要节点,遴选近300件陶器和玉器等文物,向观众呈现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的文化面貌,将中国史前东方地区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两大典型文明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对比,反映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形成与发展特征。
本次展览以“盛宴”为主题,共展出18至20世纪西方银器80套/374件,杭州博物馆藏珍贵文物36件,分为“欧洲皇室与贵族银器”“银器与新兴资产阶级”“银器与社会身份”“银器中的艺术史”“‘蜡烛树’与欧洲烛台文化”五个单元。以“场景再现”贯穿展览主线,在“中西互鉴”的视角下,展示二百余年间欧洲社会与艺术审美趣味的变化,强调物质生活中的“跨时空”与“跨地域”的对比,反映中西艺术文化之间的联系。
59
明潢贵器——万历文物专题展
杭州市临平博物馆
本次展览共展出70套100件出土于明十三陵的文物精品,以万历龙袍、皇后凤冠、万寿海棠执壶为代表的华彩器物,呈现了明万历王朝精美庄重的宫廷技艺和大气恢弘的皇家气度。
60
芳菲万里——中日“伊万里”风格瓷器的百年竞妍
中国港口博物馆
61
衣被海南——海南黎族纺织文化展
平湖市博物馆
本次展览主要分“百世经纬”“手经指挂”“锦辉若云”“世界非遗”“非遗薪传”五个部分,展现了海南和平湖两地的纺织文化。本次展览共展出文物16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12件。共饮一江水——三星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
安徽博物院
展览共展出商代至战国珍贵文物140余件(套),包括青铜器、金器、象牙器、玉石器、原始瓷器等,涉及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不同青铜文化体系,呈现华夏文明交流、交融、传承和认同的史实。
雅·尚——旗袍与女性文化展
安徽博物院
楮墨新生——馆藏书画修复成果展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本次展览所展书画,都是从馆藏已修复的书画珍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不乏二、三级珍贵文物。既有黄易、赵之谦等书画大家的墨宝丹青,亦有黄士陵、汪由敦等徽州地方名家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在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书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部分珍贵藏品还是首次对外展出。
65
丝路霓裳——哈密清代维吾尔服饰展
马鞍山市博物馆
将展出哈密清代维吾尔服饰,从形制和纹饰方面展现了哈密清代维吾尔服饰的特点,及各民族服饰的和而不同与美美与共,反映了融合与发展的时代旋律。
福 建

特展立足福建、放眼全国,以新的视角重新解读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并从中提炼出美学亮点,与设计深入融合,营造出艺术性的典雅氛围,使观众能够在美学、艺术、历史、人文共同搭建的空间中进行沉浸式的体验,感受海上丝绸之路在人文和精神层面的传承和延续。

本次展览共展出129组179件文物,涵盖瓷器、陶器、玉器、木雕、石雕、书法、绘画、绣品、拓片、家具等。展览围绕“爱莲”这一主线,分为“赏莲正当时”“品莲话清廉”“廉者皆可爱”三个单元,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赴一场青莲之约。
此次展出展品为上海大学博物馆藏的一批荣氏家族女眷旗袍,时间跨度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21世纪初,具有海派文化印记强、藏品年代跨度大、材质工艺多元化、藏品背后故事多的四大特点,是海派旗袍的经典之作。珍宝:从文艺复兴到维多利亚——英国V&A博物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
展览汇集近百件(套)英国V&A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吉尔伯特收藏精品,立体呈现16到19世纪欧洲社会的精致生活、高超工艺水平、跨地域的文明交流,以及人类共通的收藏世界。此次展览甄选馆藏香炉文物60余件,器型丰富多样,纹饰图案丰富,年代跨越唐宋至中华民国,从香炉的历史演变、样式造型、纹饰图案、装饰工艺、材质功用等方面,呈现独具匠心的中国工艺美术,展示香炉的前世今生。
展览集中选取江逸子先生76幅作品,包括《明伦史画》《孝经》《孔门圣贤画像》等多个门类。通过本次展览,观众可近距离领略先生精妙的笔墨和对传统文化深沉的热情,进一步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本次展览出出150余件(套)黄道窑陶瓷器精品,跨越了唐、宋、金、元、明五个时期。穿越千年,这里重现黄道窑陶瓷宝藏的耀眼光芒,中国千年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原人民的勤劳智慧与精湛技艺在此汇聚。展览展出意大利4家博物馆、国内14家文博收藏单位的文物203件/套,分为孕育、塑造、城与国、发展共生四个部分,讲述生活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古代人民,依靠大河流域发展农耕文明的精彩历程,呈现各大文明蕴藏的兴盛与衰败、连续与断裂、交流与互鉴、发展与共荣。本次展览是盘龙城遗址出土文物首次在湖北以外大规模展出,展品数量共计131件(套),涵盖青铜器、玉器、绿松石器、陶器及历年考古发掘资料等,分三个单元全面介绍盘龙城遗址的发现过程、发掘成果和重要意义。
展览汇集东巴文化文物160件,共分为八个部分,从纳西族、东巴文化概述、纳西象形文、东巴古籍文献、东巴文化的研究和传承等多方面进行科学展示,利用百余年来东巴文化研究的丰硕成果,在尊重东巴文化原真性的基础上,突出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展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洛阳博物馆联合举办,首次集中展出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文物170余件(组),通过“回访现场:永宁寺的发现”“塔与城:北魏洛阳的空间建构”“残像之美:永宁寺泥塑微观”“源与流:洛阳之外”四个部分,全方位呈现北魏洛阳的历史、艺术与文化。惟见长江天际流——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成果展展览共展出文物180余件(组),主要是2020年以来,鄂、湘、豫、皖、赣五省考古新成果,聚焦公元前370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长江中游地区,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曙光,到中原夏商文化对本地文明的催生、周王朝对南方的经营、楚对南方的开发、直至秦统一这一重要而长时段的历史进程。本次展览共展出藏品220余件,所有展品均遴选自刘敦义先生捐赠的马口窑陶器精品,观众在近距离欣赏马口窑陶器艺术的同时,可从中感知荆楚名窑的独特魅力。烟云尽态——湖南博物院藏《三希堂法帖》展
湖南博物院
本次展览遴选60余人百余件作品,上起魏晋,下至晚明。展览分晋唐、两宋和元明三个单元。重点展品有第三册 隋·佚名 书 《出师颂》、第三册 唐·冯承素(旧传) 摹《兰亭序》、第五册 唐·佚名 摹《〈王氏一门法书〉万岁通天进帖》、第八册 宋·李建中 书《土母帖》、第十三册 宋·黄庭坚 书《松风阁诗》、第十六册 宋·蔡京 书《与节夫书帖》、第十九册 元·赵孟頫 书 《纨扇赋》、第二十七册 明·沈度 书《四箴帖》、第三十一册 明·董其昌 书《汉书倪宽传赞》(上)等。与天无极 璀璨秦中——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
湖南博物院
本次汇集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咸阳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法门寺博物馆、乾陵博物馆、西安市长安博物馆等多家单位的120组陕西古代文物精品。展览以时间为脉络,以周秦汉唐文化为主要轴线,为您揭开陕西地区一页页光耀中华历史的璀璨篇章,展示周秦汉唐四朝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所承载的思想精华和文化风采,彰显出华夏民族崇德尚礼、奋发有为、兼收并蓄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集中展现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时代。方圆之境——湖南博物院藏铜镜展
湖南博物院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30日-2023年11月30日本次展览甄选湖南博物院院藏铜镜中200余面形态风格精绝于时代者,基本涵盖战国至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镜种,旨在通过对不同时代铜镜的造型、纹饰、铭文等的展示,体现铜镜发展脉络,揭示铜镜延续数千年的旺盛生命力,发掘其文化内涵。
帝国南疆——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
长沙博物馆
此次特展汇集广州地区出土的秦汉珍贵文物250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4件套,在大一统视角下展示岭南文化肇始阶段的历史脉络和社会风貌。这也是广州秦汉时期文物第一次大规模来长沙集中展出。喜湘逢——湖南吉祥艺术大观
长沙博物馆
展览选取的展品大多是湖南老百姓创作或广泛使用、接纳喜爱的日常生活用品,时间跨越唐代至现代。唐代的“嫦娥奔月”葵花形铜镜、宋代的金龙首簪、元代的鎏金“桃花双鸾”银脚簪、明代的“人物祝寿”铜镜、 清代的木雕“麒麟吐玉书”床饰板和白玉雕“缠枝葫芦”佩饰、民国的紫地纳绣“连生贵子”挂饰以及现代的红缎绣“百子图”被面等。
本次展览遴选100余件19世纪英国的油画、水彩画、雕塑、服饰、珠宝和瓷器等藏品,结合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的特色外销精品,共同展现维多利亚时代杰出的艺术成就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86
寻迹羊城——2022年广州考古新发现
南汉二陵博物馆
本展览为“寻迹羊城”系列展之三。展览基于2022年广州20宗考古发掘项目的新发现、新成果,首次公开展出从化狮象、黄埔竹园岭、南沙合成等先秦遗址以及市第一人民医院、荔湾鹤洞、广州动物园、增城沙滘村等历史时期遗址和墓葬的出土文物283件/套,分居住、劳作、埋葬三部分,分享过去的一年在广州哪些地方、发现了什么、有何意义。同时,强化考古发现与当下生活的关系,呈现广州先民的生活起居、劳作营生、宗教活动和生死观念。
87
羊城烟火气——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展
南汉二陵博物馆

本次展览共展出广州考古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169件/套,这是历年来广州汉代建筑模型明器集中展示数量最多的一次,相当一部分展品是首次公开展出,还有一些是最新考古发现的成果。
88
倾城之恋——广东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联展
南越王博物院
展览向观众提供关于广州、潮州、肇庆、佛山、梅州、雷州、中山和惠州等八大历史文化名城更多面的文化记忆和更多元的连结方式。
89
苏绣艺术文献展(1949-2019)
深圳博物馆
展览地点: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 5、6、7号展厅)展览分为四个版块,以时间为序,展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苏绣艺术精品力作、珍贵的绣谱、绣稿以及文献资料150余件。
90
钟鼎铭盛世——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展
深圳博物馆
展览共展出上海博物馆藏青铜精品172件/套,展览分为“青铜的艺术”“礼制与战争”“社会与生活”“技术与工艺”四部分,生动阐释了中国古代青铜器两千多年发展中的艺术、科技、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中国礼制文化的内涵。重要展品包括商代晚期的戈卣、凤纹牺觥、豕卣,西周时期的厚趠方鼎、小克鼎,春秋晚期的鸟兽龙纹壶等。
91
渔女献珠——古元水彩画作品精品展
中山市博物馆
此次展览将古元先生捐赠给古元美术馆的水彩画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这是这批水彩画原作第一次在珠海市外展出,也是广大中山市民与大师作品面对面的大好机会。
展览日期:2023年4月13日-2024年3月17日这次展览展品共82套,其中故宫博物院37套,海南省博物馆42套。展览选用了故宫珍藏的经典黄花梨家具和沉香雅玩,万里归途,回到家乡,布置在静谧安详的书房中,让我们沉浸其中,细观慢品这每一件精品杰作,感受到黄花梨和沉香艺术品无穷的艺术魅力,领悟到当时国运昌盛的历史条件下带给艺术的空前推动力和创造力。
本期展览一共分为“工艺拾光”“时代印记”两个单元,涉及藏品71件/套。
展览上起两晋,下至隋唐五代,共展出文物280件(套),本展览作为四川博物院基本陈列“四川通史展”继远古时期、先秦时期、秦汉三国时期之后的第四部分。时间起于公元263年魏灭蜀,迄于公元965年后蜀为宋所灭,时间跨度长达七百年在展览中分为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个单元。
该展通过来自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的268件/套金属器经典藏品,展现亚欧大陆不同文明和地区金属艺术发展、传播的轨迹,旨在打造一个古今对话、文明互鉴的平台,在金属与美的硬核碰撞中,映衬千年蓉城的古典与时尚。
整体展陈分别从文化遗产、历史沿革、古建园林等不同视角展示和解读成都武侯祠,将观众对武侯祠的认知从平面化提升为多维度、多层次的信息系统。展览对近3000米展线、8500平方米区域、包含碑刻、塑像、匾联等200余件(套)文物的原状历史文化区域进行修缮与提升,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千年祠庙的有机焕新。
97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本次展览由贵州省博物馆和吉林省博物院联合举办,精选了文徵明、沈周、董其昌、王原祁、王蛩、莫友芝、吴昌硕、任薰等著名画家创作的百余件扇画作品,从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四个角度分别展示了扇面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为观众构筑一个扇面书画艺术富丽灿烂的文化景观。
98
云南省博物馆
本次展览共展出100余件(组)精美展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多达数十件,是唐代三大金银器窖藏出土文物大规模外出的联袂展出,也是一次空前的唐代宫廷国宝精粹展。99
听党指挥跟党走——交通大学西迁档案文献展
交大西迁博物馆
展览立足西迁历史,依托西迁档案,坚持让历史说话,让档案发声。展览分为“听党指挥,向西而歌”“雷厉风行,建设西北”“国之所需,我之所向”三个部分,辅以部分典型历史图片和展板,勾勒波澜壮阔的西迁岁月,让观众从历史档案文献中感悟西迁精神的精髓,以史鉴今、以史育人,进一步发挥西迁精神的激励引领作用,为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建功立业新时代,凝聚团结奋斗精神力量。
100
古国觅踪——关于刘家洼和古芮国的故事
渭南市博物馆
展览以时间为线索,结构分五个单元:芮国谜踪、初露真容、又见奇迹、周风芮韵、未尽话题。展厅面积1000㎡,共展出243件文物,有体现周礼的青铜器、敬天礼地的玉器、征战疆场的兵器、象征权利和身份的车马器、清脆悦耳的乐器、充溢着草原文化的黄金饰物等。本篇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丁小仙
本订阅号所推送的内容多源自网络或二次采编,不完全代表此订阅号主体的观点。若前期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且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与您共同协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