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
《澳门历史城区虚拟现实体验艺术创作人才培训》
招生简章
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一、项目简介
01 项目实施背景及特点
党的二十大强调,“文化创新与数字化转型,鼓励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贯彻党对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传播更多澳门及中国文旅故事,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体验,丰富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知。本项目依托澳门历史城区文化遗产资源,提升艺术与科技跨学科人才专业能力,传授虚拟现实感知创作经验,有利于解决澳门艺术科技人才短缺现实困境,促进澳门艺术科技创作人才快速成长。
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在“一带一路”与葡语国家往来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平台作用。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更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本校与一带一路国家高校保持长期学术和文化沟通交流,共建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实验室,致力于澳门历史城区虚拟现实体验研究,通过多维沉浸互动展现等方式,构建融合中西艺术的空间环境,彰显澳门文化特色,搭建中西文化之桥,推动澳门文化发展与提升国际影响力。
《澳门历史城区虚拟现实体验艺术创作人才培训》通过沉浸式旅游体验场景创新,对澳门历史城区街道景观风貌、建筑艺术进行文化和科技赋能,以游客视角在虚拟现实中领略多元文化,完善其旅游体验,利用历史城区旅游资源、独特的文化遗产、智慧科技赋能澳门历史城区,促进澳门成为世界认可的旅游中心城市及枢纽。
02 国家艺术基金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艺术基金(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英文缩写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同时依法接受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国家艺术基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艺术规律,鼓励探索与创新,倡导诚信与包容,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
03 澳门城市大学简介
澳门城市大学前身为成立于1981年的东亚大学,于2011年更为现名,并开启了“更名、改制、转型、升级”的发展新篇章。大学精炼人文、艺术、商学、金融、新工科及社会科学学科特色,坚持走都会大学的办学道路,融入城市生活。秉持“服务澳门、融入湾区”的社会责任与办学使命,遵循“明德、博学、尚行”的校训精神,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培养澳门和区域所需的应用型、实务型人才,持续为城市及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创新设计学院为了更全面应对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的变革,以培养新时代背景下,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创新型人才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兼具全球视野、时代使命、本土特色的国际化、创新态、研究型特色学院。秉持高起点、国际化、重实践的原则,邀请国内外学者、专家授课及指导论文研究,立足于澳门本地发展。学院与国际、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包括埃武拉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深圳技术大学、苏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等。根植于“一带一路”时代背景,已成为Cumulus(国际设计艺术与媒体类院校联盟)、LeNS China(中国可持续设计学习网络)、亚洲规划院校联盟成员,将努力汇集形成专业的教学团队,稳步开展跨文化、跨学科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明确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和基本技能要求,发展特色鲜明的教学方式。
二、培训安排
01 培训时间
根据《国家艺术基金申报指南》和《项目资助协议书》的相关规定,培训总时长共60天,其中,集中培训48天。
具体安排(澳门、珠海):
2024年07月05日举行开班仪式,珠海。
第一阶段:理论与实践教学(36天),珠海。
2024年07月06日至2024年08月10日。
第二阶段:艺术创作工作坊(06天),珠海。
2024年08月11日至2024年08月16日。
第三阶段:专业考察与学术交流、结课(06天),澳门。
2024年08月17日至2024年08月22日。
第四阶段:成果汇报、展览与结题(线上、线下展开)。
线上评议:08月23日至09月03日,作品讨论、教师与同侪评议。
线下展览:09月04日至12月23日,成果展示与结题。
02 实施地点
授课地点:澳门城市大学、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项目采风:澳门历史城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企业等(以具体采风地点为准)。
03 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包括《澳门城市品牌与城市特色建设》、《澳门历史城区环境色彩视觉感知分析》、《文化赋能与城市创新》、《建成传统(历史)文化空间研究》、《用户体验设计》、《融合多模态体征测量技术的生成式数字艺术创作》、《智能化设计背景下历史城区虚拟现实设计技术探索》、《文旅元宇宙体验系统的应用与实践》、《VR虚拟现实体验城市空间分析》、《虚幻引擎技术与艺术元宇宙》、《数字孪生VR搭建》、《眼动追踪技术与实验数据分析》等(具体课程名称以实际课表为准)。
04 成绩评定
学员入选后,为了提高培训时效性,将针对每位学员实施学习管理、阶段检查和结业评价。成绩评定主要针对学员课业完成的质量进行打分,具体标准(以百分计):出勤占20%(无故旷课1次或缺勤超过3次,通知国家艺术基金及单位人事部门,取消学员资格);阶段创作(论文、草图、方案等)占30%;最终完成创作占30%;参加展览、发表论文集或参加汇报占20%。经评定、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
05 师资简介
本项目邀请了20多位权威专家学者组成师资团队,师资成员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创作经验。
※ 项目负责人 王伯勋
云林科技大学设计学博士,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执行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岭南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在国内外发表设计学相关文章已五十余篇,主持科研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设计文化研究、城乡规划设计。
※ 部分授课专家名单如下(依姓氏拼音排序)
教师姓名 | 教师简介 |
杜鹤民 | 虚拟现实技术专家,博士生导师。深圳技术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产品创新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
丁圣勇 | 虚拟现实技术专家,博士生导师。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研究方向,机器视觉、三维重构、SLAM、人工智能。 |
龚承晋 | 虚拟现实技术专家,工程师。专业领域,光辉城市(重庆)科技有限公司。专业领域,虚拟仿真技术。 |
肖大威 | 创新设计艺术专家,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城乡规划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等。 |
郝凝辉 | 创新设计艺术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研究方向,产品设计、文创产品设计。 |
黄艳丽 | 创新设计艺术专家,研究生导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家居设计理论与方法、照明设计、设计创新体系。 |
宋武 | 虚拟现实技术专家,博士生导师。华侨大学教授,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创新设计、人因工学。 |
沈康 | 创新设计艺术专家,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人居环境创新设计研究、景观与公共艺术研究。 |
唐孝祥 | 创新设计艺术专家,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建筑美学、风景园林美学、岭南建筑理论、古建园林遗产保护。 |
文继伟 | 虚拟现实技术专家,工程师。拓比电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专业领域,眼动追踪实验平台搭建与实践。 |
06 培养成果展示
学员优秀作品将在澳门城市大学进行展览。
理论成果:每位学员提交一篇与本项目主题相关的学术文章,入编成果集。
艺术实践:每位学员提交一组与本项目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入编作品集。
07 学员管理
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学员入选后,将针对每位学员实施跟踪管理、阶段检查与结业评价。在培训中学员发生下列任一情况,取消其培养计划:
培训期间发表违反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有损党和国家形象及其他有关意识形态方面问题的言论。
严重违反项目主体制定的管理制度,经多次批评教育仍不改正。
无故旷课1次,或出勤天数不足培训总时长90%。
中期或结业考试、考核成绩不合格。
其他不予结业的情形。
三、培训对象
01 学员遴选
本培训项目面向全国招生(含港澳台地区),通过报名表信息、本人作品等审查方式,择优入选学员30名。入选学员的年龄原则上为45岁及45岁以下,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为人正派。同时,学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中的一条:
在本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或承担省级以上研究课题且成果较为突出。
取得本专业副高级(含副高级)以上职称。
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连续从事本行业工作满10年以上,且有较大发展潜力。
备注:针对有较大发展潜力但不满足上述条件的特殊人才,经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审批同意后,可适当放宽遴选标准。对于已参加过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的学员不再录取。
02 招生范围
本培训项目面向全国招生(含港澳台地区),以环境设计、建筑设计、数字媒体、文化历史遗产保护等专业方向为主,并且熟练掌握建筑建模SketchUp、blender、3ds Max等相关专业软件(至少熟练其中一种),或VR虚拟现实Unity等相关数字媒体软件的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
03 录取方式
报名截止后,项目组将组织专家评审团按国家艺术基金相关规定进行学员遴选,择优录取,录取名单30人将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录取通知书将发至报名时预留的电子邮箱。请申请人务必保持电话和电子邮件两种方式畅通,并于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报到。超出时间未报到者,视为自动放弃录取资格,人员将依次递补(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四、报名事项
01 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24年06月05日24:00前(以收到邮件时间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02 报名方式
提交报名表及相关材料→资格审查→发放录取通知→报到入学。
可加入公众号“城大设计FIAD”页面下载报名申请表及相关附件,如实填写完成后,由所在单位核实内容并加盖公章,个人申报者由当地文化艺术主管部门核实内容并加盖公章。
报名人员需提交的材料:
“国家艺术基金《澳门历史城区虚拟现实体验艺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报名表1份。(学员须获得所在单位批准和支持)
身份证复印件1份。
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各1份。
单位人事部门介绍信及脱产学习证明(见附件3)各1份。
职称证或从业资格证复印件1份。
作品集(如环境设计、建筑设计、文化遗产设计、文创产品设计、虚拟现实设计等)电子版1份(不少于5页);
其他业务证明材料(如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证书复印件、承担省级以上研究课题立项或结项证明复印件、发表刊物的封面、版权页、目录页及全文复印件等)各1份;
同一蓝色底板近期正面免冠一寸照片6张及电子版。
备注:上述证明材料均需要加盖单位公章。
报名人员提交以上材料电子版发送至电子邮箱:vrmacau@cityu.edu.mo(所有文件均以pdf格式储存(档案限制5MB以下),邮件主题和压缩文件均以“姓名、来源单位”命名。范例:王小明-澳门城市大学)纸本材料待录取后,于当日现场报到时提交。
以上所有提交材料均作为后期学员遴选的重要参考材料,需保证所有报名材料真实有效,凡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取消录取资格。
03 报到方式
报到时间:2024年07月04日
报到地点:珠海艺术职业学院乐艺居1楼大厅(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广安路2号)
五、注意事项
01 培训费用
本项目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参加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单次往返交通费、培训期间的食宿、学习费用均由项目主体承担。关于交通费报销请参见附件2《学员往返交通费报销说明》。
02 联系方式
报名工作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1:顾老师(853)65707219;(86)17765707219
联系人2:吕老师(853)65672282;(86)19965672282
电话:(853)85902986;(853)85902810
单位: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地址:澳门氹仔徐日升寅公马路王宽诚楼
邮箱:vrmacau@cityu.edu.mo
附件:
附件1《澳门历史城区虚拟现实体验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报名申请表.docx
资料来源:《澳门历史城区虚拟现实体验艺术创作人才培训》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