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工艺传承与数字文创设计展第五场
当传统工艺与现代数字技术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湖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馆进行的“守正创新·当代华章——中华工艺传承与数字文创设计展”带你探索这个答案。本次展览不仅展出了经典传统工艺,还以数字化手段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为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文化体验。
传承与创新:中华工艺的现代重塑
以“传承、解构、活化、再造”为主题,本次展览汇集了来自全国的三百余件精美工艺作品,既有雕塑、陶瓷、珠宝,也有漆器、刺绣、编织和金属工艺等多种类型。展览特别呈现了新老艺术家的多样作品,从技艺的细腻到材料的创新,展现了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延续与重塑。
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的熔铜艺术作品《葵花向日》,以立体雕塑手法对向日葵进行了独特演绎,色彩热烈、线条张力十足,仿佛让人置身于梵高的画中,感受那份蓬勃的生命力。朱炳仁通过“熔铜”技艺将铜液的流动定格成造型万千的艺术,赋予了铜雕工艺焕然一新的面貌。
《葵花向日》
此外,展览中的《无链条纯银提包》,通过用纯银代替竹制材料,编织成晶莹剔透的现代女包,不仅提升了传统编织工艺的价值,还让古老技艺走进了现代日常生活。这些作品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角下的精彩“再造”。
《无链条纯银提包》
项目负责人:饶鉴教授
数字赋能:新生代艺术的创新表达
在这次展览中,数字文创作品展示了年轻艺术家的创新视角。它们以现代数字技术为传统工艺赋能,让观众不仅能“看见”艺术,还能与之互动,深度体验中华工艺在当代的活力。
例如运用AR技术的《四爱梅瓶》,灵感源自湖北省博物馆珍藏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借助AR让瓶身绘画由平面变为立体、由静态变为动态,观众用手机扫描后便可欣赏每个细节的活态展示,亲身感受青花瓷纹饰的现代化诠释。
《四爱梅瓶》
还有影像互动装置《剪影Online》,由00后青年艺术家彭熙媛带来,通过数字化处理爷爷彭新政的剪纸作品,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非遗剪纸文化的魅力。另一件互动数据可视化影像装置《东方青莲》,以明宣德青花瓷的经典莲纹盘为基础,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结合,将古典瓷器的纹样以动态形式呈现,为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观展体验。
互动体验:让文化赋能走进日常生活
为了让更多人更全面地了解传统工艺,本次展览还设有信息可视化专区,涵盖刺绣、雕塑、漆器等八大类中华传统工艺,介绍每一种技艺的制作流程、演变历程和工匠故事。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艺术之美,还能深入了解中华工艺文化背后的智慧与匠心。
自7月首展以来,“守正创新”展览已在武汉、景德镇等地成功举办了5场,备受观众好评。此次湖北工业大学站是本年度的收官之作,将持续到11月30日。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坊、学术研讨会、专家讲座等一系列丰富活动,为观众提供深入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传承不息,创新不止
湖北工业大学的“守正创新”展览不仅是对中华工艺的礼赞,更是一场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文化盛宴。在这里,我们不仅见证了工艺的“守正”与“创新”,更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